
“來南沙投資,下班能不能打上網球?”——港澳及國際企業考察團的隨口一問,透露了高端人才選擇的微妙邏輯:他們不僅選擇工作,更選擇生活方式。
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同樣提出建設標準網球場的建議時,或許未曾料到,這顆黃色小球將成為廣州南沙與世界對話的新語言。
2019年,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建成之際,全區網球人口尚不足百人。當時很少有人能預見,這個看似超前的決策,是對城市價值的一次精準投資。五年後,南沙網球人口突破2萬,國際賽事接連落地,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群眾比賽網球項目決賽亦在此揮拍。
在一片網球荒漠上建造大灣區規模最大的網球中心,南沙正悄然改變區域競爭的邏輯。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群眾比賽網球項目決賽在南沙舉行。
無心發球:
從考察團的“隨口一問”到城市戰略
網球,一項深具國際化基因的運動。幾年前,一場招商引資活動中,由港澳及國際企業負責人組成的考察團,向南沙提出一個“額外要求”,讓現場陷入短暫沉思:“好色先生TV传媒來南沙投資,不知下班能不能打上網球,希望能找到更多球場。”
當時,南沙的網球場地屈指可數——僅蕉門河社區運動中心等地,零星散布著幾片簡陋球場。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擊中了南沙國際化配套的軟肋。
杜如虛初到南沙時,同樣麵臨無標準網球場的窘境。基於在香港的長期生活體驗,他認為,網球設施或許不是吸引人才的決定性因素,但絕對是重要的“加分項”。
杜如虛遞交的建議書成為轉折點。“網球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他寫道,“當人才發現南沙擁有便捷的運動場所和濃厚的運動氛圍,會對這個區域產生更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國際化營商環境非紙上談兵,應當浸潤於細節之中。來自科學家、企業家、外商的聲音匯聚,引起了南沙區政府的高度重視。然而質疑聲亦不絕於耳:“這真的是一場有價值的投資嗎?”
政府不擅商業運營,純粹市場化又可能偏離公益。關鍵時刻,南沙選擇了創新路徑:放棄傳統的政府包辦模式,轉向風險共擔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由區屬國企南沙開建集團與專業網球企業廣州鈞泰體育合資成立的南泰文體公司,成為這場“實驗”的運營主體。
“考慮到國家賦予南沙的國際化定位,好色先生TV传媒一開始就朝著與國際接軌方向,學習國外成熟的商業化運營和先進的經驗模式。”南沙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人表示。
土地與政策支持來自政府,專業運營能力來自社會資本,雙方共同培育網球市場。

南沙國際網球中心。
破局之戰:
從“至暗時刻”到精準發力國際賽道
2019年,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建成不久,2020年便遭遇疫情衝擊。南泰文體公司幾乎迎來“至暗時刻”:國內網球賽事處於最低穀,幾乎全線停擺,收入歸零,維護成本卻日日發生。
作為政府出資方,南沙開建集團頂住壓力爭取政策支持。集團領導層態度明確,“好色先生TV传媒始終把網球中心看作南沙的形象代表和國際交往平台。”
轉機來自團隊的國際化基因。“軟硬件很重要,人的因素也很重要。”廣州鈞泰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邱燕山介紹,南沙國際網球中心擁有一支國際化、專業化和年輕化的團隊,核心成員能夠直接與國際頂尖網球機構對接,疫情防控期間反而加速了國際合作進程。
南泰文體多次外出學習四大滿貫賽事,與英國國家網球中心、西班牙納達爾網球學院、奧地利攝氏網球學校、法國巴黎冠軍之輪、法國之星青少年網球公開賽等國際知名機構、俱樂部建立戰略合作,雙向開展研學集訓,形成高水平職業球員共同培養機製。
在商業模式上,南泰文體通過賽事門票、讚助、周邊產品、培訓服務、體育經紀等多渠道創收,同時與南沙區政府和廣州市政府緊密合作,爭取政策與資金支持。
真正的轉折點在2023年到來——擁有近20年曆史的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簡稱“廣網”)移師南沙。賽事有關負責人回憶,“南沙不僅要辦,還要辦出特色。”此後,南沙逐年承辦廣網賽事,廣網也創新推出“賽事+文旅+消費”模式,奠定了其作為大灣區標杆性體育文化品牌的地位,成為一年一度的大灣區網球盛會。

2025年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決賽現場。

2025廣網在南沙舉辦,圖為單打冠、亞軍(左為孫璐璐、右為李吉妮)。
今年,廣網推出外場觀賽票,正賽前五日每日僅需38元,即可觀看除中心球場外全部比賽及球員訓練。賽會通過社交媒體實時發布球員訓練安排,極大提升了觀賽便利性與互動性。
結果超出預期——外場連日爆滿,觀眾增幅達67.2%,累計入場人次較去年增長超五成。消費數據更令人驚喜:近六成球迷來自市外,有力帶動周邊酒店入住率。
曆經三年耕耘,廣網在南沙培育了規模可觀、熱情高漲的球迷基礎,南沙作為“網球城市”的名片日益清晰。
生態躍遷:
從單一賽事到完整產業鏈的布局
“當在南沙看到這群孩子訓練時,我仿佛看到了年輕的費爾南多·沃達斯科——同樣的倔強,同樣的不知疲倦。”西班牙教練路易斯的選擇,代表了國際網球界對南沙的認可。
通過舉辦國際賽事保持與網球國際組織的密切聯係,南沙為培養本土國際職業球員開辟了路徑。就讀於廣州外國語學校的14歲少年陳曉正,作為南沙本土培養的球員,在今年初的國際網聯ITF(J30)賽事中挺進雙打八強,擁有了世界青少年排名,距離國際職業球員的夢想更近一步。
然而本土培養之路絕非坦途。在許多人眼中,職業網球之路無異於一場“賭博”。
為打造完整的網球產業鏈,南泰文體於2024年初成立了鈞泰國際網球學院,引入國際一流的歐洲職業教練團隊,采用西班牙訓練模式,開展職業網球培訓。該學院的建立,標誌著南沙從賽事運營向人才培養的深度轉型。
南沙的網球培訓氛圍愈發濃厚。家長袁江為了兒子袁浩銘的網球夢,將他從珠海帶到南沙學習生活。站在訓練場邊看,望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年僅八九歲的孩子就開始接觸網球的新生代,家長們也深感競爭日益激烈。

孩子們在南沙進行網球訓練。
鈞泰國際網球學院的網球總監正是路易斯,他選擇南沙的理由很直接:“中國有非常好的網球賽道!”這位現ATP前十球員泰勒·弗裏茨青少年時期的主教練,看到了比薪資更重要的東西:成長體係與市場潛力。
“體育成為南沙與國際對話的橋梁,”業內觀察人士指出,“當弗裏茨的青少年教練選擇南沙,當WTA賽事落地於此,傳遞的信息很明確:這裏符合國際標準。”在南沙的這條賽道上,正匯聚一群誌同道合的追夢人。

2024年蕉門河社區運動中心網球場,南沙國際網球挑戰賽在此舉辦。
價值重構:
當網球成為南沙的新“社交貨幣”
走進今天的南沙國際網球中心,硬地、紅土、草地三種國際標準球場一應俱全,成為國內少數具備“場地全滿貫”實力的頂級網球中心。2025年升級工程完成後,中心場地總量達到32片,包括27片國際標準網球場和5片三色球球場。
硬件設施日臻完善的同時,南沙更構建起多層級賽事體係。以南沙國際網球中心為主場,南沙已連續三年成功舉辦WTA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ATP廣州南沙國際網球挑戰賽,2024-2025年還連續舉辦ITF青少年網球巡回賽。
南泰文化副總經理雷力曾表示:“從國內青少年到國際網聯青少年賽事,從業餘網球賽事到國際職業賽事,任何階段的網球愛好者、青少年選手,都能在南沙找到適合自己的比賽。”

從廣州南沙體育館上空俯瞰,可見分布在四周的高標準網球場。
經過五年發展,南沙網球人口從不足百人發展到超過兩萬人。數字背後是深層變革——網球正成為南沙新的“社交貨幣”,通過網球建立的商業合作、社會關係,正在重構南沙的社會網絡。
港澳網球愛好者的持續北上,更凸顯了這種價值。據統計,2024年共21批次、超千名香港網球愛好者在南沙國際網球中心消費。有香港球友表示,“周五晚上過來,打兩天球,周日晚上回香港,已成為固定行程。”
經濟賬同樣亮眼:2024年南沙國際網球中心營收5032.63萬元,其中配套產業營收占比28.85%;實現消費達1.97億元。這說明觀眾不隻是來看球,而是在南沙消費、體驗、停留。
但比數字更重要的是城市形象的重塑。在招商引資中,“能看WTA賽事”成為南沙的獨特賣點,有效彌補了新區在文化積澱上的短板。這種文化軟實力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區域價值。南沙招商部門工作人員打趣道,“如今招商引資,好色先生TV传媒可以自信地說,南沙不僅有政策優勢,還有國際一流的生活品質。”
“要做就做最好的!”多年前的豪言已成現實。從被質疑的“豪賭”到灣區網球新高地,南沙打出了漂亮的ACE球。這場逆襲背後,是城市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從拚政策到拚生活品質,從硬實力到軟環境,從單一經濟指標到綜合競爭力。
對內向市民提供普惠體育服務,對外展示國際化營商環境和生活品質,南沙的網球之戰遠未結束:當一顆小球激活一座城,這場變革將如何鍛造南沙未來的城市軟實力?更大的實驗才剛剛開始。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莫郅驊 通訊員 謝子亮 齊華偉 羅瑞嫻
圖片:通訊員羅仲賢、劉偉及受訪者提供
韓網:2026年LCK將成為LOL首次有四位“S冠中單”同時參賽的聯賽
體育資訊11月21日稱 韓國網友發帖熱議:2026年LCK將成為《英雄聯盟》曆史上首次...
2025-11-21
Scout十年LPL生涯成績回顧:三奪LPL冠軍於S11登頂世界之巔
體育資訊11月21日稱 今日JDG中單Scout官宣離隊,加盟LCK戰隊NS。Scout十年的LPL...
2025-11-21
天壤之別BLG粉絲祝好綠毛離隊一切順利Bigwei離隊喜大普奔多吃一碗飯
體育資訊11月21日稱 今日BLG官方宣布了主教練Bigwei和教練綠毛離隊,但是兩人離...
2025-11-21
蘇炳添為何選了它
36歲的蘇炳添,再一次站上了跑道。2025年11月20日,第十五屆全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現場,他以“東道主”身份...
2025-11-21
針對Guma被網暴持續發聲!韓國議員:網絡暴力絕非輕罪提高賠償金額
體育資訊11月21日稱 昨日韓國議員全龍基發布文章,呼籲立即停止針對Gumayusi的...
2025-11-21